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力争6.5%;“246”产业增加值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今天上午,宁波召开全市工业和科技工作会议,市经信局公布了今年工业经济的目标,同时给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
聚焦“246”,集群培育再提档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汽车零部件、绿色石化2个产业集群建设方案落地,力争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发挥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专业服务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集群之间协同融合发展。
千百亿级企业培育工程是今年我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按照计划,我市将完善千亿级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工业总部型企业培育机制,加快培育吉利、金田、奥克斯等千亿级企业以及舜宇、万华、海天等五百亿级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万亿级集群必有千亿级龙头企业、五千亿级集群必有五百亿级龙头企业、千亿级集群必有百亿级龙头企业的培育体系,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市将在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工业总部型企业。
聚焦“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再提速
按照计划,我市将不断提升核心产业能级。围绕高压模拟、射频芯片、光电芯片等特色工艺集成电路领域,深化产业链协作,建立“材料-芯片-整机-应用”产业体系。与此同时,我市将深入推进集成电路“一园三基地”、余姚智能光电小镇、杭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加快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软件产业也是今年的重点。按照计划,我市将聚焦工业软件、大数据、工控安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大重点企业和项目招引力度,推动宁波软件园“一区多园”建设,力争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进一步夯实特色软件名城创建基础。
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当下,前沿产业的培育至关重要。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积极培育人工智能、5G+、区块链、空天信息等前沿产业;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培育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建设;加快5G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实现5G规模商用。
加快数字产化的同时,我市将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加快“5G+AI+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推广,结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6个省级试点和10个市级试点推进,打造“点线面”2.0升级版。
聚焦“提质扩量”,工业投资再提高
按照计划,我市将滚动实施“双百工程”。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推进18个百亿级以上和100个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与此同时,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存量投资,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增资扩产”工程,力争完成“增资扩产”项目投资500亿元以上。
今年,我市将制定发布“246”产业和前沿产业投资导向目录,细化50个左右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和一批符合“246”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项目方案。
聚焦“卡脖子”,产业基础再提级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今年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按照计划,我市将实施工业“四基”产业链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一链一策”产业链培育方案,加快伺服电机等10条产业链培育。围绕“四基”领域关键产品、技术和工艺,开展精准靶向攻关,实施5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谋划和组织一批符合国家强基工程专项和各类“一条龙”应用计划项目。
二是加快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培育机制,力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突破,争取国家级科技转化平台(智能制造领域)在宁波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创新载体,重点推动万华化学研究院、吉利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材料研究院等建设。
自2017年推出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保险以来,我市新产品推广应用不断加快。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健全自主创新产品首试首用机制,拓展保险支持新产品研发推广范围,研究制定软件、智慧应用等领域新保险产品支持政策,加快自主创新产品(服务)推广应用。
品牌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照计划,我市将实施制造业品牌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浙江制造”等企业品牌创建,支持重点行业争取国家级区域品牌,加快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持续推进“百网万品”行动,支持企业创品牌、拓市场。
聚焦“低散乱”,治理能力再提升
今年,我市将加强工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制定出台《宁波市工业集聚区规划》,聚焦“246”产业集群,加快工业集聚区整合,打造支撑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平台;制定工业集聚区控制线管理办法,划定工业控制红线、蓝线管理界限,实施分类管控。
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提质扩面,实施小微企业园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指导,开展园区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提升园区服务能力,打造小微企业园升级版
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实施“低散乱”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当年完成整治提升总目标的35%,腾出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开展老旧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推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提升全域治理能力,支持鄞州区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域产业治理试点,并总结推广;实施绿色制造升级工程,开展示范创建,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
聚焦“三服务”,攻坚破难再提效
今年我市将加快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出台促进资源要素高效率优化配置实施办法,建立“1+2+X”政策体系,推动亩均论英雄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全面整治提升低效企业,完成提升达标500家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机制。深入开展“三服务”专项行动,完善“一十百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加快实现百窗互联;优化产业政策。紧贴企业需求,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和细分行业、重点工程的个性化扶持政策,建立完善“1+12”政策体系,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