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正文

发挥优势,聚焦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与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中国制造20

发布时间:2018-06-21 09:51作者:管理员文章来源:宁波日报

 

智能服务机器人“小轨”亮相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新华社发)  

 

资料图

 

编者按: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发展智能经济,市政府决定成立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员会(简称咨询委)。咨询委共有46位专家担任委员(其中院士20位),由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担任咨询委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担任咨询委主任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毛光烈,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担任咨询委副主任委员。5月24日至25日,市政府在宁波举行咨询委成立仪式暨专家咨询会,潘云鹤主任委员、毛光烈副主任委员、杨学山副主任委员、谭建荣副主任委员等27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智能经济发展、数字宁波建设等主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咨询委秘书处(市智研院)整理形成了专家发言摘要,供大家参阅。

市智慧城市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思想认识

1、修订完善方案和规划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张新红等专家建议:宁波根据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方向,对宁波已有的规划、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国家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指出,宁波已有智能经济顶层设计,希望体系架构相对稳定,政府各部门按照既定蓝图持续推动,不能急于求成,要形成长期持续推进的制度保障。省发改委原副主任、省发规院原院长刘亭认为,智能经济规划要避免大而全,要突出重点。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严晓浪认为,宁波发展智能经济很有特色,要有发展定力,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2、深化对智能经济的认识

张新红建议,要加强对智能经济的定义、内涵、特征、机理、规律、作用机制,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影响作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简单地用发展工业经济的思维去指导智能经济发展。高新民委员认为,不能用工业招商引资的经验,通过建造工厂、供应土地等做法去发展智能经济。

3、关注中小企业发展

毛光烈建议,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普及,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时要有区域概念,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不能只要大项目、大企业,而忽略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杨学山指出,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发展中,不仅要关注领先的大企业,还要更加关注80%的产能和广大中小企业,确保中小企业不掉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刘韵洁认为,产业政策不能一刀切,要针对普通类型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解决方案。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总工程师袁书强认为,要重视广大中小企业对“智能”管理的需求。

二、聚焦市场和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1、发展智能基础元器件

一是加快发展传感器。潘云鹤建议宁波加快发展传感器产业,认为宁波做大做强传感器将对全国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传感器尤为重要,没有传感器就会失去视觉和听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认为,传感器产业将有千亿级的发展空间。

二是大力发展伺服电机。杨学山指出,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伺服电机是极其关键的一环,而目前国内伺服电机的编码器基本是国外进口,如果能够突破编码器问题,将很快形成很大的产业,宁波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引导。

三是突出发展集成电路。严晓浪认为,“宁波帮”是宁波发展集成电路的巨大优势,台积电的张忠谋、联发科的蔡力行都是宁波人,北京集成电路领域的多位知名院士也是宁波人,把这些人力资源融入进去,并加大与台湾地区合作,宁波很可能在集成电路领域走出跨越发展之路。

2、发展新材料

一是稀土永磁材料。都有为建议,宁波要重视发展稀土永磁材料:一要加强对专利的重视,目前出口仍然被日本专利所限制;二要重视地区竞争,如包头、赣州等稀土产地在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稀土材料企业很大优惠,已有宁波企业前去落户;三要重视新形势下企业做大做强,加深对稀土磁性材料的深入思考,与从事稀土永磁产业的企业家共同商讨发展之路。

二是碳纤维材料。都有为认为,目前国内碳纤维质量与日本等国还有差距,但碳纤维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在飞机、汽车等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应鼓励宁波碳纤维企业不断提升档次,积极抢占高地。

3、重视软件产业和5G技术发展

鲁春丛认为,发展软件产业是国家的“铸魂工程”,可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新的生态系统。5G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着力的重点,各国政府、企业都在加速推进,将会形成新的生态,推动从人人互联转向万物互联。宁波发展智能经济,需要进一步关注5G引发的巨大产业变革。

4、密切跟踪3D打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认为,下一代工业革命将围绕机器人和3D打印展开,建议宁波积极关注3D打印。目前宁波已有不少金属3D打印,但在工艺上仍有很多问题。非金属3D打印正朝着生物领域渗透,重点开展人体器官再造,比如皮肤、角膜、毛细血管、肾脏、肝脏等器官。生物领域3D打印与健康养老产业关系极为密切,市场空间非常大。

5、发展智能终端产业

一是发展消费领域的智能终端。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宁波要用智能终端的视角来发展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等产品,把产品终端作为互联网数据入口。

二是发展工业机器人。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认为,未来3到5年工业机器人将是中国机器人领域的蓝海,尤其是柔性机器人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建议注重柔性机器人领域的自主研发,并建议甘中学博士主导的智川机器人加速推进,快速占领市场,注重品牌打造,避免成为日本川崎的贴牌生产商,积极培养多样化、多元化的系统集成团队。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建议,要注重发展高端工业机器人产品,提升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积极申报工信部工业强基、智能制造(控制器领域)项目,鼓励本地企业与优势企业合作、联姻。

三、加大智能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

1、提升建设智慧城市

一是提高战略定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陆锋建议,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应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看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要与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提来,建设样板工程,如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农村垃圾处理、养殖业污染治理等;与中央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结合起来;与电子政务、政府治理结合起来。

二是提升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玉芬建议,智慧城市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除了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智能服务,同时希望宁波通过智能可穿戴产品开展医疗服务,预警老龄化疾病,为老龄化服务。

2、加快发展智能港航

一是推进智能港航各领域融合发展。毛光烈指出,智能港航建设要具体化,建议从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口岸、跨境金融结算、跨境综合监管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细化、逐步完善和逐渐融合。同时加强统一的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以此服务开放领域的智能经济。

二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陆锋认为,宁波智能港航建设应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宁波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优势和干散货运输优势,积极打造成为中国干散货运输枢纽。同时建议宁波将日趋完善的智能港航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满足沿线国家港口建设需要,提升当地港口作业效率、工人工作效率。

3、突出抓好大数据

一是发展大数据智能。潘云鹤指出,大数据智能、大数据聚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大数据智能可以让中小企业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推动新技术的发展,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目前宁波已经出现了好的苗头,建议宁波带头抓好。

二是发展工业大数据。高新民提出,要突出抓好工业大数据,没有数据采集和汇聚,核心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均难以实现。建议宁波要重视工业大数据空间建设,抓住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契机,从地区或行业等维度入手,在工业大数据空间平面上把功能嵌进去。

三是从若干个高质量小数据做起。杨学山认为,宁波抓大数据和“数字宁波”建设,可以先从一个个具体的事项做起,先规划若干个高质量小数据,把高质量小数据变成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然后逐步统一起来。

四是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毛光烈建议,宁波要将解决数据孤岛体制机制改革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治理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数据打不通,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就没有基础,要像实施“工业四基工程”一样,开展“数据强基工程”。

4、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刘韵洁提出,发展智能经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宁波要尽可能多地把信息高速公路覆盖到各区县(市),提升网络的通信能力。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建议,宁波要站在新的高度,构建更高质量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构建“天、地、空、海”一体化的新信息基础设施,加快IPV6、域名解析城市等布局。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鲁春丛预测,生物医药、装备、能源等领域在未来会出现类似消费领域出现的具有垄断效应、马太效应的各种各样的平台。宁波要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打造全国甚至世界级的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

三是利用新技术改造工业内网。针对目前工业内网协议多、企业数字化改造困难的问题,鲁春丛建议宁波利用5G统一标准向工厂内部推广,实现工业企业内网改造,统一工业内网标准。刘韵洁认为,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改造升级非常重要,传统的工业局域网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用新的技术方案解决,否则企业的升级改造或者智能化将没有基础。并建议宁波将制造部门、通信部门、云服务部门集中起来,针对普通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是发展一批专用云。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杨华勇认为,离散型制造企业之间差别巨大,用通用云来适合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比较困难,建议宁波聚焦千亿级产业或对区域经济比重较大的产业,针对企业的智能制造、产品智能化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需求,打造一批专用云,解决企业上云问题。

四、推进全方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1、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全面提升创新的意识、优化创新方式。谭建荣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长远影响非常深刻,警醒我国企业要有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能力,要有知识产权意识,要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兰建平认为,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创新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应用创新已经快于研究创新;二是企业创新引领已经快于高校科技结构推动;三是基层创新发展已经快于顶层创新设计。要突出问题导向,促进创新与产业的紧密融合。王德禄认为,场景应用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场景上实现。

二是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屈贤明提出,我国正在布局4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有5家成立,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等2家创新中心也即将成立。宁波最有希望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的是石墨烯创新中心,希望在这方面及早着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都有为认为,磁性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是把企业整合在一起。袁书强建议,把软磁、硬磁、元件等作为磁性材料创新中心的方向。赵玉芬认为,纺织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定位很好,建议重点研究竹子纤维等天然纤维。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崔平认为宁波石化产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众多,建议由镇海炼化牵头组建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

三是规划设计重点示范工程。谭建荣建议,宁波应着重抓好“三个十”工程。一是规划10个具有自主创新设计的产品,从仿制为主升级到自主创新设计;二是规划10个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从块状经济模式转换到拥有核心技术的排他性的模式;三是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四是推动创新设计发展。潘云鹤建议,宁波工业设计要向创新设计方向发展,促进产品向智能化转型,出现更多新型智能产品。杨华勇建议宁波利用3D打印,将工业设计思维从减材制造向增材制造转变,来丰富自主设计思路。

2、推进组织模式创新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组织化赋能、组织化增值是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宁波的产业要素资源的集聚和组织方式比较传统,更多的是靠企业粗放地去应变和部署,难以产生倍增效应。面向“中国制造2025”,面向智能经济,宁波需要对产业政策、人才导入、园区载体、共享型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设施等一系列工作前瞻规划、先行到位,并且可以根据宁波自身优势,开创具有宁波自身特色新模式。

3、推进工作方法创新

一是对标学习先进地区做法。张新红强调,伟大的产业、企业、技术、产品,不是政府设计出来的,也不是政府培育出来的,而是在既定的环境下,在特定的时代发展起来的。建议宁波在政策创新上多做些工作,如可以对标新三板企业集聚的10个区域,向这些省市进行对标学习。

二是加大案例挖掘。张新红认为,未来的发展既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理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对于实践的把握非常关键。应重视案例挖掘,对全国、全球的典型案例进行挖掘,总结经验模式,对先进经验做法进行学习推广。

五、培育市场主体,形成企业梯队

1、积极打造龙头企业

兰建平提出,要看到智能经济是一种组织型产业与新经济形态,要把智能经济龙头企业培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政府赋能的方式,引导项目、资金、技术等,向龙头企业倾斜。蔡洪平认为,宁波在伺服电机、新材料领域已有一批企业,但缺少龙头企业,建议宁波企业从传统家族式发展向科技型发展转型,高度重视产业链全球整合,积极开展全球并购。

2、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

屈贤明指出,宁波在稀土磁性材料、石墨烯、半导体材料、高性能轴承、高端模具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较好基础,有望在2020年取得突破,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成为先进。建议宁波在以上产业中寻找发展短板,认清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育一批位居世界前三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为全国积极提供宁波经验。

3、努力培育独角兽企业

兰建平认为,智能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重要差别,是独角兽企业等新经济领域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创造最有利于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最佳制度环境,是宁波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议宁波高度重视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工作,专门制定宁波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尽快加以实施。对于目前宁波已经出现的一批准独角兽企业,要通过“一企一策”、定向培育等方式,加快其成长发展。

4、抓好科技型创业企业

王德禄认为,目前中国出现了前沿科技创业高潮,很多国外科技人员想来中国创新创业,建议宁波在未来发展中选择一些引领全球新兴产业,依托全球科技人才,抓好一批科技型创业企业。

六、构建产业生态,优化发展环境

1、发展平台生态

高新民认为,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建立平台生态至关重要。宁波要发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要抓住在国家整个数字经济的平台生态体系里面起到的作用,以此嵌入进去。兰建平提出,近年来全国涌现出深圳“高交会”、贵阳“数博会”、成都“西部数都”、杭州“云栖大会”、嘉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化的大平台,建议宁波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进一步谋划和打造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平台。

2、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蔡洪平建议,宁波要大规模引进全国甚至全球的科学家、海归,吸引其到宁波创业发展。陈纯建议,宁波要深度探索如何引入创业型人才和企业。高新民认为,智博会为人才引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要坚持举办。

二是注重本地人才培育。都有为指出,宁波中科院材料所、宁波大学等院校为宁波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要加大扶持力度。高新民建议,宁波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更多注意培育本地人才。

三是转变人才观念。张新红建议,宁波要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制定人才对策。不仅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要面向全球共享人才,让全球的智力资源为宁波所用。

官方微信
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

更多精彩等你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