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这是近两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经济术语,这个由德国率先提出的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而在中国,同样有一个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不一样的称呼,却有着一样的核心内容。就在不久前,德国国家电视台一个摄制组飞越万里,专程来到宁波,拍摄一家企业的智能生产线。作为“工业4.0”的发轫地,德国的媒体为何会如此关注宁波?智能化制造,宁波又有哪些独到优势呢?
没有操作工,没有搬运工,全部生产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即使把车间的灯全部熄灭,照样24小时高速生产。这就是德国国家电视台慕名前来拍摄的宁波双鹿电池“500+”电池智能生产线。
当生产线上的灯光逐渐变暗,数十个红绿色的检测灯缤纷闪烁时,一节节电池宛若一枚枚弹壳,高速冲向传送带,置身其间,让人油然而生工业之美、智造之美的感慨!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浩自豪地表示:“德国的媒体看了很惊讶,因为他们来之前也去拍摄了德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商瓦尔特,他们都没能做到碱性电池生产线是无人的,特别是这个计算机代替了人的眼睛(检测),这一点在同行业里面,特别是德国的那家最大的电池工厂,都没能做到,我们中国智造做到了,我们宁波智造做到了。”
“要做到全球电池行业的‘工业4.0’”
德国的制造业,这是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能让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取经,由此可见双鹿电池智能制造的魅力所在。采访中,双鹿电池也提出,要做到全球电池行业的“工业4.0”。
德国“工业4.0”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德国企业的热潮。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企业到底要向德国企业学习什么?
第一点,要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我们是制造大国,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第二点,就是要让更多的企业,像双鹿电池一样,能自发认同并参与到其中。德国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创新精神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德国广大企业自发地认同和参与了“工业4.0”战略。因为工业4.0符合创新精神,所以我们看到,德国“工业4.0”从2011年提出,不到4年的时间里,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从一个民间的概念迅速演变为国家产业战略,并正从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其实,说到“工业4.0”,去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目前,宁波也正在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示范城市。
抓住优势 努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宁波是一个制造业大市,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国家制造业战略布局和创新突破的重要节点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积累,宁波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形成自身特色优势。当前宁波正处在城市转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口,过去引以为豪的开放优势、民营经济优势、计划单列体制优势正在弱化,继续依靠传统方式保持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越走越窄,越来越难以为继。所以我们说,宁波要想实现有大变强的转型,“取势”就非常重要,这里说的“取势”,一方面是抓住宁波自身的优势所在,这是内因;另一方面,就是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动对接国家有关战略,努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如果说,“取势”对于宁波来说,是要抓住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顺势而为的话,如何做到“明道”,从而准确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精髓,明确发展道路呢?
明确发展道路
在宁波更大集团轴承智能化生产车间,眼下正值生产旺季,但宁波更大集团的生产线却停了下来。停工是为了以后能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而达成目标,必须要完成对生产线智能化的改造。
更大集团是生产型企业,需要的生产线市场上买不到,而宁波江宸是研发型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从之前简单的机器换人到现在的智能升级,个性化定制让供需双方共同受益。
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王阳明机器人,不光能写字、能搬运货物,而且从外形上看,仿真度也非常高。它们代表着宁波在智能制造方面所掌握的技术,和已经达到的高度。 对此,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甘中学说:“包括双臂工业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家庭服务管家机器人,国家制定了十三五计划里头,中国要有十大件标志性机器人产品,我们已经研究出7个标志性产品。”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谭建荣则表示:“宁波的产业基础比较好,对高技术的追求的热情比较高,民营企业对技术的敏感性比较强,我觉得这些都是宁波搞机器人的有利条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向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等高技术的产业发展。”
宁波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叶春华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们要走一条以智能经济为引领,要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么一条路子。或者说我们要坚持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成为全国的“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城市。”
从个性化定制、自主研发到平台支撑,宁波的智能制造之路已经越来越清晰,而且现在看来,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也已经初现雏形了。如果把“明道”的“道”看作是要走的战略路线的话,宁波现在所走出的这一步有什么影响呢?
说到“明道”,我们现在可以看一个城市,就是杭州。如果放在十年前,可能谁也不会想到,杭州会成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之都”。对于杭州来说,能有今天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对于宁波来说,在机器人产业上,可以说大有可为,或许在未来可见的几年,宁波将成为中国的“智能装备制造之都”。其实就在今年6月,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就在宁波余姚召开,而且今后将永久落户在余姚。
的确,在当下,机器人制造产业呈火热之势,但在这种“大干快上”的局面下,对宁波来说,应该避免一哄而上,出现中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技术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宁波有较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政府也很重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这些都是宁波成为率先发展智能经济样板和示范的重要基础。刚才短片中,包括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另外,像慈溪高新区先进装备产业园、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系列追赶智能经济快车的产业园区打造,就是在朝占领高地,拉高标杆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宁波来说,就应该为浙江发展智能经济树立标杆样板、做好示范带动。
“取势”、“明道” 而后“优术”
做到了“取势”、“明道”,接下来,宁波就要在提升能力,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在“优术”这两个字上做好文章。
5年前,宁波均胜电子跨国并购了德国普瑞公司后,又把德国专家请进来,参照德国工业4.0,来直接为宁波智能制造服务。
该公司副总裁郭志明除了担任均胜董事,还是今年年初成立的宁波智能制造协会执行会长。这是我国第一家智能制造的行业协会,涵盖了宁波范围内大中型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宁波智能制造水平差距较大,为了找短板、补短板,协会也想了很多办法:“在高新区我们也建了一个世界级的、标准化的智能制造,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新厂房。而且专门设计了参观者通道,在这方面我们宁波相关企业有需求的,他们可以更加便利的参观访问。”
付琳:其实就在去年,工信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共同签署了《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建立了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工作机制。
而这个工作机制,除了政府间的政策交流,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推动双方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搭建中德企业间创新合作平台,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间合作。像刚才这样的“把脉会”,我觉得宁波已经在积极主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从德国的情况来看,现在已经有很多智能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可供使用,许多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具备可操作性,这体现的是能力,能力是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的集合体,落实到“优术”这两个字上,对于中国企业,对于宁波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方法,探索和积累实用的策略,积淀适合于自己的经验。
车间“智变”、园区“蝶变”,宁波这个传统制造区如何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如何已换发出“老树发新芽”的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